查看原文
其他

【最后的进士】清朝最后一榜进士中的高安籍人士

易鹏飞 高安伍桥易居白
2024-09-05








清朝最后一榜进士中的高安籍人士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自古至今,有不少读书人通过科举取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开启政治生涯,实现人生理想,走向事业辉煌,乃至青史留名。

    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进士的确切人数已经很难准确计算清楚。据不完全统计,历朝历代,江西有名有姓的进士达万余人,仅高安就有350余名。

    最后一榜进士产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慈禧七旬万寿恩科),共考取进士273名。其中江西高安籍贯的有两名,分别名为熊坤、单志贤

     熊坤,江西高安人,光绪三十年甲辰科进士,考取二甲第16名,赐进士出身。作为前20名的杰出人才,熊坤在揭榜后很快就受到了重用,留在京城任职,与其他34名进士一起签分至刑部工作,职位为“学习主事”。1906年官制改革后朝廷新组建了个邮传部,至1910年夏,熊坤调邮传部工作,升任为主事。熊坤的升迁,与他的“新学”背景有很大关系——日本法政速成科第5班毕业。熊坤于1908年赴日留学,一年半后毕业回国。日本法政速成科由范源濂、曹汝霖提出,征得日本东京法学院校长梅谦次郎同意,由清朝大臣杨枢上表朝廷批复后成立的。1904年起日本法政速成科第1班94名入学(该期最后69人合格毕业),随后每年从清朝招收近200-500人不等。5班共招收清政府选派的1800余名学员,实际毕业(含补修通过)1215人。回国后,不少人成为清末民初政、法、学界的风云人物。

     邮传部相当于现代的交通部,管理船政、路政、电政、邮政等。有不少邮史学界的学者认为,邮传部的设立,一方面清政府用以推动资源整合、加强交通发展,一方面清政府并非甘心“削弱皇权”,是对革命迅猛发展,缓和人民矛盾、苟延残喘的不得已之举。辛亥革命后,1912年,邮传部的功能部分改由“中华邮局”承担,其后,北洋政府将邮传部改为交通部。

   辛亥年(1911年)革鼎之后,熊坤又去了哪里?笔者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鉴于其“新学”背景及邮传部的实际功用,应该在民国时期还有行走余地,待日后有时间再去查证。

单志贤家乡:荷岭三桥村江背单家

     单志贤,光绪二十九年,辛丑壬寅并科会试第159名。光绪三十年(1904年),补殿试,登进士二甲100名,赐进士出身,分发以知县任用。单志贤本是癸卯科(1903年)的贡士,可能因丁忧或生病(具体待查),错过了癸卯科殿试,次年与其他9名同样错过癸卯科殿试的贡士一起至甲辰恩科补了殿试。单志贤的成绩在进士榜中排名中上,但朝廷职位非常有限,给了个知县待遇,等待候补任命知县。由于没有“新学”背景,单靠走传统的候补模式,这些候补知县是很难补上的,癸卯、甲辰两榜成功补上的也才几十人。一直到清朝灭亡,单志贤也没能补上缺当个一官半职。

     因为没有官职,单志贤回到家乡——高安荷岭三桥单家村。当地人曾称呼单士贤为“进士老爷”。单志贤故居目前仍保存完好,唤作“高士宅”。单家村又名“江背单家”,是一个有着600余年的古村落,尚有20余栋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实地走访一下,去找找那栋“高士宅”!

参考文献

[1]韩策.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79-586.

[2]叶龙彦.《清末民初之法政学堂.1905-1919》,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74年.

[3]翟海涛.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与清末的法政教育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135-144+191.

阅读多一点,点击相关文章:

1.《稀奇!伍桥有一块中国最后的科举功名牌匾》

2.《大数据 | 高安各地科举排名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安伍桥易居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