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安最后一名进士熊坤及其家族!

罗俊逊 高安百事通App 2024年09月02日 20:42

长途拼车

闲置二手

求职招聘

房屋租售

求助打听








高安最后一名进士熊坤及其家族

                       作者:罗俊逊


顷见伍桥易居白文介绍高安最后的进士提到熊坤(详见《最后的进士——清朝最后一榜进士中的高安籍人士》),惜其资料局限难以展开人物概貌,我拟将其一家五代考场官场经历作一简介。



要了解熊坤,有必要先了解其父熊方燧。

熊方燧,字改之,一字金仲,高安石桥头熊家人,官宦之家。其曾祖父中坻,乾隆丙辰进士,为陵川知县。祖父如洵,嘉庆丙辰进士,为光州知府。其父熊松之,博学能文,以举人擢选浙江慈溪知县。熊方燧幼承家学,光绪己丑中进士,散馆授翰林编修。后由编修加侍讲,积官至侍读加二品衔阶、资政大夫。

历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提调、撰文处行走、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宣统改元,奉诏修《德宗景皇帝实录》即《光绪实录》,与高安蓝钰同为总纂官,事毕有福字白金之赐;接着修《本纪》,其时己患重病,仍勉力于事,逝于民国丙辰1916年春,距生于咸丰癸丑年,享年64岁。

熊方燧生三子,长子即熊坤,字叔厚;次子熊壁,字次坚;幼子熊垓,字畅九。三子皆幼承家学,有所成就。下面分别介绍。

熊坤 始,熊方燧入京供职,三子皆从,因京僚清苦,不易举家相随,遣熊坤返乡习科举制艺,光绪壬寅(1902年),与弟次坚同中举,隔二年甲辰(1904年)成进士。亲友私下议论此子必蹈父迹,入翰林,但在朝考中阅卷者以其文稍不合法式,评为乙等,于是授以法部主事。

当时朝廷大臣以新进士而授京官者一定要学贯中西才能符合形势为朝廷所用,于是叔厚官派留学日本。学成归来,考试得高等,又由法部主事改邮传部主事。辛亥革命起,熊坤失官,于是徙居天津一一当时清廷遗老遗少徙居天津或青岛的很多。不久后,熊坤以国会议员身份再进北京,三兄弟偕行各有所就。

不幸熊坚、熊壁先后逝于京城,于是把二弟安葬,熊坤也返赣就职,创办抚州许湾统税,后为奉新知事(县长),又到南昌创办牛行统税。已巳(1929)再到北京奉熊方燧夫妇及熊壁遗骸归乡安葬,终于了了心愿,松了一口气,并于次年(1930)年病卒,享年53岁。

熊壁 三兄弟唯次坚一直跟随熊方燧在京。当时清廷有鉴于落后挨打而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时新式学堂已萌芽,熊壁一方面读科举考试的书籍以备考,一方面研习西方典籍,在壬寅年(1902)与熊坤同中举人,并参加秋试,授内阁中书,不幸染疾于辛酉年(1921)逝于北京,享年42岁。

罗老附言:我写熊方燧一家的本意,一是为易(居白)先生补充资料,二是欲在《高安寻古》中让浏览者了解“古事”——过往之事。熊氏一家在中国的至暗时刻应该是绽放了一下而匆匆散场,一直没听到过后续信息。或许是因某种原因与家乡人断了联系,也可能因某种机缘能接触到如《高安寻古》等平台,从而了解到家族的一些过往人事,为寻根者提供点滴资料。目前我也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这些这些轶事,只能偶尔就自己所知提供或补充一些信息。

“高安寻古”公众号致谢:罗俊逊老先生是宜春幼专退休教师,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在力所能及中不计回报地为《高安寻古》撰写稿件,为本号读者提供信息,为高安历史补充材料,其举实在可钦,其人实在可敬。本号在此深表谢意。

    


易居白补充感谢罗俊逊老师,让读者们对清朝最后一榜进士中高安籍人士的熊坤及其家族有了较深的了解。对于另外一名进士单志贤,小编也有了新的文献发现。

1907年(清光绪33年),兰州道彭英甲在兰州萃英门内兰州举院东南角“衡鑑堂”所在地(今西关十字兰大二院内 )创办“农矿学堂”,分设农林学堂和矿务学堂。后“农林学堂”定名为“甘肃官立中等农业学堂”。

1908年,单志贤任甘肃全省中等农矿学堂历史教员、兼农工商矿总局农工股文案(知县待遇仍享受,无实际知县职位)。

甘肃官立中等农业学堂现更名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甘肃省属公办“农工商贸旅”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

来源:高安伍桥易居白
此条含广告需要招聘、找工作

可以联系客服微信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







“高安百事通”是高安本地集求职招聘,房屋出租,房产交易,旅游团购,优惠抢购,二手闲置,网络营销,广告策划,求助打听,寻人寻物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经服务高安10周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尽全力为高安广大市民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发布便民信息

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就在高安百事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安百事通App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