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伍桥故事系列五:抗日将军王禹九

今日黄岩 陈献之 高安伍桥易居白
2024-09-05

伍桥故事系列


牺牲在伍桥的抗日将军王禹九

         原载于《今日黄岩》 2015年8月26日    

 作者:陈献之

  原题为

抗日名将黄岩王禹九

 捐躯赴国难 浩气贯长虹


      编者按:王禹九将军是浙江黄岩籍抗日名将,他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1939年在南昌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于江西高安伍桥。后被追认为抗日烈士。2014年9月,王禹九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感人事迹彪炳千秋。正值全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特推出纪念王禹九将军的纪实性长篇通讯。

    “峰生九子抱谷,泉映古木参天。”寂静的九峰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王禹九将军就长眠在园内苍松翠柏的怀抱中。

 

      王禹九是原黄岩县乌岩区联岭乡(今属黄岩区宁溪镇)王家店村人,是我国著名抗日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9军少将参谋处长。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1939年在南昌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后被追认为抗日烈士。去年,王禹九将军入选国家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最近,王禹九将军的长女王文黎接到民政部的邀请函,即将赴京参加9月3日全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正值全国上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一行人来到九峰烈士陵园和宁溪镇庄山,走过禹九路,瞻仰了纪念碑和禹九亭,凭吊烈士的英灵,追寻烈士的足迹。


  “慨强邻之进逼,耻不抵抗之大辱”


  ——投笔从戎立志报国


  在宁溪镇,记者实地走访了王家族人王加寿。他小时候见过王禹九一面。今年已86岁高龄的他非常健谈。


  1902年,王禹九出生在风景秀丽的黄岩乌岩王家店。他不畏强暴、乐于助人,从小喜欢听岳飞、戚继光等爱国将领的故事。1918年在宁溪南渠高等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在父亲的引荐下,王禹九在方家岙一秀才王卓丰办的私塾执教一年,以助家资。


  当时的中国,正值国难当头的多事之秋。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军阀为扩大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连年混战,他们竞相出卖国家主权,对人民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在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里,王禹九“慨强邻之进逼,耻不抵抗之大辱”,毅然投笔从戎。1920年,他离开了家乡,考入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在学校里,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在30军担任排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北伐,浙江军队起义响应,王禹九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北伐军21师63团(时任师长严重,团长陈诚)。


  在军队中,王禹九是个好学进取的青年军官。他博览群书、对古诗词尤其感兴趣,在戎马倥偬之余,常即兴吟咏,展现激情岁月,抒发报国情怀,笔耕不辍,成为一位“诗剑共飞扬”的儒将;他经常阅读报纸杂志,熟知天下大事,视野开阔,是个能文能武的军官楷模,深得陈诚赏识与器重,故而屡受擢升。1932年,王禹九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三期)学习,毕业后任98师584团中校团副。


  “书生报国愿成空,剩有床头匣剑气如虹”


  ———倾向光明却遭幽禁


  王禹九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后,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他治军也甚严,但没有旧军阀之专横,也不像新军阀那样独裁。他对广大士兵爱护有加,在处理军中矛盾时往往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办法。因此,他带的部队会上下用命,纪律严明。


  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在江西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时,王禹九所在团队未与红军正面接触,只担任了修公路、筑碉堡的任务。他耳闻红军英勇善战,目睹苏区军民的鱼水之情,深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战斗精神感召。他痛感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当有人拉拢他参加特务组织“蓝衣社”时,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1935年,王禹九任98师294旅587团上校团长,率部驻守湖北当阳。部队初到当阳时,他即命所部打扫全城卫生,疏浚街巷阴沟,并且每周从部队派员协助地方保甲长检查居民的清洁卫生。当阳有“张飞立马退曹军”的长坂桥和“赵子龙单骑救幼主”的长坂坡,王禹九就发动军民,将这片空旷的著名古战场建为长坂公园,园内虽然只有部分花木,几个草舍亭台,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游乐憩息场所。王禹九在当阳期间,与各界人士相处甚密,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在用人上,王禹九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任团长时,他曾向师政治处要来少尉助理干事丁保良(永康人),任团里的上尉书记官。丁保良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当时刚从杭州陆军监狱释放,王禹九看重他的文才和为人,不避嫌疑,大胆启用。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日益高涨。当时上海各界人士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同时为前方将士募款捐助。王禹九团里的军需主任郝守隆是个爱国军人,郝守隆和丁保良一起,在一些军官中为章乃器等人组织的上海救国会募捐,王禹九也多次慷慨解囊。他们把捐款汇到上海后,上海则寄回一些进步书刊,有时也夹带着红军学校的招生广告。由于当时军中规定只可阅读《蒋委员长言论集》和《曾胡治兵语录》等书,因此他们收到书刊后只能在比较要好的军官中秘密传阅。王禹九阅读了这些救亡刊物后,曾激昂地说:“我们是有四万万人口、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难道能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小人国吃了吗?我不信!”


  1936年四五月间,王禹九部离开当阳,辗转于粤汉铁路沿线。1937年二三月间,王部由蒲圻县移至汉口的湛家基驻防训练。四月初,郝守隆与丁保良等自发的进步活动,被人告发“587团内有共党分子”。


  四月的一天,王禹九正和丁、郝等人切磋围棋棋艺,他们经常在打仗的间隙以切磋棋艺的方法来探寻战役布局谋篇之道,忽接师部电话要王速去师部,接着师军需处又电话来召郝守隆。不久,代理师长方靖(当时师长夏楚中在南京受训,由旅长方靖代职)带人来到587团,搜查军需处和团长卧室。由于郝守隆在日记中,记有赞美“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及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喝彩叫好的一段话,以致招来杀身之祸,第三天即遭秘密处决。在王禹九的住处搜出了好几本赤色书刊,其中有《辩证法与唯物论》《经济学》《大众哲学》等等,说他有“共产党嫌疑”,因此也被撤职,先软禁于武汉家中,后遭关押。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一些军官,与他关系密切的一些连长、排长均被开除军籍,遣散回家。丁保良被师军法处判处10年徒刑,后被师长夏楚中改成3年,关押在武汉陆军监狱。


  在王禹九被关押期间,同属98师的583团团长路景荣曾去探望他,大家说起日本军队的嚣张气焰都十分气愤。路景荣(后来在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是王禹九的挚友,他们还让彼此的子女订了“娃娃亲”。后来,这段父母期望的姻缘被战争的硝烟化为泡影。当王禹九的女儿王文黎(曾任上海电视台国际部主任、高级编辑)与“娃娃亲”中的对象路月浦相见时,大家彼此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段传奇般的故事在事隔70年后被上海电视台拍成纪录片《抗日英烈家国情》,在《上海故事》栏目中播出,当时感动了许多人。王文黎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张老照片、两个小孤儿———抗日烈士和遗孤的故事》的文章。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被软禁、关押期间,王禹九写了四十多篇日记、二十六首诗词。他填词的《虞美人》中有“酒酣无奈愁肠结,谁把匈奴灭?书生报国愿成空,剩有床头匣剑气如虹”的句子,抒发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


  ———重获起用奔赴前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前线战况不断吃紧,王禹九被羁押4个月后才获释放,重获起用,再任团长。在国难当头之际,王禹九曾一再请缨抗战,8月,他收到一份电报,奉命率部奔赴上海嘉定抗日前线。在路过南京时,为家人立下遗书,决心拚死疆场,不打败日寇决不生还。遗书曰:


  远清吾妻:分别有年,因军务在身,戎马倥偬,失为问候,甚为之歉!值此强邻压境,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凡我国人,皆有抗战保土之责。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沙场干戈,生死未卜,若吾身亡,请汝务必节哀,望择人更适……


  廖廖数语,肝胆相照,充分表达了一个爱国军人的豪情壮志。在立下遗书的同时,他还立下了遗嘱,内有“强邻压境,国步艰难。余以待罪之身,为国捐躯,分所应尔……”等句子。


  在上海前线,王禹九部随98师参加了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王禹九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力挫敌锋,屡建战功。


  1937年11月,日军攻占上海后,沿沪宁线直逼南京,王禹九奉命率部坚守常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战斗中,中国守军失去联系,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王禹九冒着激烈炮火,奋力率部出击,予敌以重大伤亡。


  常熟之战后,王禹九升任79军76师226旅副旅长,后又升为少将旅长,旋即调任该军军部少将参谋处长,转战于苏浙皖地区。79军是原98师扩编的,军长夏楚中,下辖98、76、81三个师。1938年秋,丁保良被释放后致函夏楚中。因当时正需用人,夏楚中就让丁保良在军部充当上尉书记,后为军部少校参谋。1938年10月,79军奉命转入江西南浔线作战。


  “一颗子弹一个敌,一寸山河一滴血”


  ———以死报国长留青史


  为了打通浙赣线,日军早在1938年武汉作战之初,就企图“根据情况占领南昌”。攻占武汉以后,其大本营立即下达“来年阳春之际,攻占南昌”的命令。1939年3月,日军以全力压向江西南昌。79军奉命在江西安义、高安一带布防。3月17日,日军第6、101、106、116师团在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向南昌进犯。79军处于日军进攻的中路方向。3月20日,日军在200余门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强渡修水河,与79军所部展开激战。至23日,守军伤亡过半,日军先陷安义,续陷万家埠、奉新等地。26日,79军军部在虬岭陷入日军重围,而军部兵力仅有一个特务连,形势极为严峻。


  3月27日凌晨,79军军部组织突围。王禹九率领特务连,挥兵突袭日军阵地,奋力拚杀,战斗异常酷烈。但从早晨直到中午,也未能冲破日军的包围。在浴血奋战中,王禹九多处中弹,身负重伤,被部下背回军部时,他将书面遗嘱、遗物交给了夏军长,由于伤势过重,当日下午他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临终前,他曾赋诗一首,其中有“一颗子弹一个敌,一寸山河一滴血”的诗句,牺牲时年仅37岁。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王禹九实现了军人马革裹尸、以死报国的愿望,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烈、中国军人的模范。


  3月28日,79军军部集结散兵,选准突破口,重新布置突围。当天晚上,丁保良带着一个班,抬着王禹九的遗体,跟随突击队,绕开日军哨所,于29日中午突出包围圈,到达高安县伍桥乡。他们买了一口棺材,将烈士安葬在一个较平坦的小山坡上,坟前立一木牌,上写“抗日阵亡第七十九军少将参谋处长王禹九之墓”,以为标记。


  王禹九殉国的消息传开后,知其为人者,皆深为哀痛。著名物理学家、宁溪王天眷先生撰挽联云:“明于理勤于学道不远”,“生而刚死而毅仁在焉”,横幅是“血粲锦江”;另一联:“忆昔年军帐挑灯促膝谈心粲粲言词恍似梦”,“痛此日重围冲杀英躯报国殷殷肺腑炫如虹”。陆军上校、宁溪王俊秀先生也赋挽诗《哭吾兄禹九》。

王禹九

  

         王禹九牺牲后,国民政府下令追晋他为陆军中将。


  1984年7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王禹九为革命烈士。 198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禹九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1998年清明节,王禹九烈士的遗骸从江西省高安市伍桥乡迁放到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九峰烈士陵园,萧克上将亲笔题词“抗日烈士王禹九将军之墓”。据当事人回忆,黄岩区民政局会同烈士子女前往伍桥乡迎回烈士遗骸时,当地父老乡亲千余人曾挥泪相送四十里。


  2006年12月,宁溪镇政府在庄山为王禹九将军建造纪念碑和禹九亭。时任浙江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梁平波为抗日将领王禹九烈士纪念碑题词,时任台州市委书记蔡奇为王禹九将军题词:英名垂千古,浩气贯长虹。宁溪镇政府还把一条路命名为禹九路。2014年9月,王禹九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王禹九是一位倾向革命的抗日名将、爱国军人,王禹九牺牲后,其妻子、女儿及子侄追求进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天,他的后辈继承他的遗志,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为人民的事业默默奋斗着。




    感谢大家支持易居白的乡愁散文集《伍桥记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可在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微店中购买(有优惠券可领)。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付款,并在后台留下联系方式,将及时寄出作者签名新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安伍桥易居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