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隼鸟2号:准备着,为第二次着陆采样

haibaraemily 行星事务所 2020-11-11

上回说到,经过一发炮弹的轰炸,小行星“龙宫”上被成功撞出了一个直径10多米的人造撞击坑

光学导航相机ONC-T拍摄。来源:JAXA、东大等[1]


光学导航相机ONC-T拍摄,红圈是新产生的撞击坑,蓝圈是原本计划的着陆采样区。来源:JAXA、东大等[1]


那么…第2次着陆采样还能安全进行么?为了确认这一点,JAXA计划安排2-3次(实际进行了3次,原因后面会讲到)着陆采样前的降轨考察工作。嗯,跟第一次着陆采样前一样一样的。


熟悉之前推送的小伙伴们会知道,内容也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 详细调查着陆区一带地形

- 判断能否安全着陆

- 选择着陆点

- 丢下标记球(TM)


3次准备工作均被称为“低高度降下观测”,分别安排在了:

- 5月14-16日,代号PPTD-TM1

- 5月28-30日,代号PPTD-TM1A

- 6月11-13日,代号PPTD-TM1B


PPTD这个代号是投下撞击器之前就定下的,意思是“精准着陆”(pinpoint touchdown),看着就挺啰嗦的样子…反正就这么用着吧


至于彼时粗选出的预定着陆区嘛…有3大区域共13个之多(下图黄圈)。C01是生成人工撞击坑的区域,S01是扔下撞击器(SCI)之前选定的备选着陆区,L14是撞击之后新选出的区域。

3次“低高度降下观测”之前粗选出的13个备选着陆区(黄圈),每个都在直径6-12米范围。来源:JAXA[1]


那这3次“低高度降下观测”中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一看去。



 第1次低高度降下观测(PPTD-TM1):半扑街


第1次低高度降下观测并不顺利。


这次降低飞行原本的计划有两个:一个是降到距龙宫表面35米以下拍摄备选着陆区的高分辨率照片(之前的炸后观测只降到了1.7公里),另一个就是投下第2颗标记球(TM)。


然而,


5月15日,隼鸟2号从20公里高的悬停位置开始下降,但降到50米高度处时,隼鸟2号自主判断认为发生故障,于是降落计划终止(normal abort),隼鸟2号开始自主上升并于5月17日回到悬停位置。

第1次低高度降下观测流程,时间是日本时间。来源:JAXA [2]


标记球没能扔下去。

不过幸运的是照片倒是拍了一些,所以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这次探测表明,三块备选着陆区里,C01似乎是最合适的采样区,这里大量分布着人造撞击坑挖掘出的地下物质的溅射物,是获取龙宫地下物质成分的极佳采样点。至于进一步安全判断,就要留待接下来的探测来了解了。

在更低的位置(左)0.5公里,(右)0.6公里高度拍到了备选着陆区更高分辨率的照片。来源:JAXA、东大等[2]


降落了一半出现故障然后中止返航,这事儿隼鸟2号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因为隼鸟2号的系统设置是超级超级小心谨慎的,一旦检测到了任何微小的异常(比如某个传感器的输出异常),那么探测器就会触发normal abort状态,自动终止降落并上升返回。(嗯,发现任何不对,立刻撂挑子就跑


记性好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在进击的隼鸟2号里,第一次着陆采样演习(TD1-R1)中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故


在那次里,原本打算降落到距离龙宫表面50米以下高度的隼鸟2号只降到了600米左右就自动中止并返回了。


那次隼鸟2号项目组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龙宫表面太暗了,以至于用于检测探测器到小行星表面距离的激光高度计(LIDAR)无法进行测量导致的[3]。


那这次又是为什么会自动停止降落呢?还是LIDAR的问题,LIDAR接收到的高程数据又有异常了


所谓激光测高,就是主动向龙宫表面发射激光,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通过往返时间来推算探测器此时距离小行星表面的高度。随着距离小行星表面越来越近,LIDAR接收激光的敏感度也需要随着距离调节,隼鸟2号的系统设置里,当高度低于50米时,接收激光的敏感度会有一次系统的自动调节(从LIDAR切换到近距离激光测距仪LRF)。


这次的问题出在:由于噪声信号的混入,LIDAR返回了一个异常的高度值


但隼鸟2号这一年多来升升降降那么多次,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发生这样的故障呢?项目组表示,因为混入噪声信号是随机的,并不会每次都发生,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一切正常,没能体现出LIDAR系统的这个bug。


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呢,隼鸟2号项目组表示下次会注意用可靠的方法避免噪声信号混入的。


不过既然这次没能扔下标记球,那么接下来的两次降下探测似乎都不可避免了



 第2次低高度降下观测(PPTD-TM1A):投下标记球


由于第1次已经缩小了备选着陆区范围,所以第2次低高度降下观测(PPTD-TM1A)的目标就很直接了:把标记球TM投进C01-C区域

候选着陆区L14、C01和S01区域的位置。来源:JAXA[4]


这次下降行动非常顺利。


5月29日开始下降,30日降至约35米高处,悬停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下降,降至约9米高处成功投下标记球TM,然后上升返回,31日回到悬停位置。全程最低高度8米。

2019年5月30日隼鸟2号PPTD-1A下降观测及丢下标记球的过程,时间是日本时间。来源:JAXA[4]


标记球对安全着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隼鸟2号每次着陆之前会先释放一枚标记球,然后在降落过程中用闪光灯(flash)对标记球打光,反射着光的标记球会像一座“小型灯塔”一样为隼鸟2号指路,探测器由此可以得知自己的位置的变化。在隼鸟2号:第三次采样演习顺利完成,第一次着陆采样要延期了里我们介绍过,隼鸟2号一共携带了5个标记球,第一个标记球是在着陆采样第三次演习(TD1-R3)里投下的B球,第一次着陆采样也是用的这个标记球。

隼鸟2号释放第一个标记球打光后拍摄的照片,圆圈中的小白点就是被照亮的标记球,旁边是隼鸟2号的影子。来源:JAXA


而这次投下的则是A球

所有参与这次“送你的名字去“龙宫””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在https://www.haya2-campaign.jp/搜索自己的名字被具体搭载在了什么位置。改编自:JAXA[4]


投下标记球后,光学导航相机ONC-W1随即对标记球A做了跟踪拍摄▼

5月30日11:18-11:26(机上,日本时间),ONC-W1相机在约8-68米高度连续拍摄的标记球A。来源:JAXA[5]


ONC-T相机也拍到了标记球▼

5月30日11:26(机上,日本时间),隼鸟2号上升时拍摄的,高度约在71-72米。来源:JAXA、千叶工大[6]


搭载在采样杆上的CAM-H相机(有朝一日,咱们一定得唠唠这个了不起的小相机!)也从它独特的视角拍摄到了标记球▼

5月30日11:18-11:19(机上,日本时间),CAM-H相机在约8-15米高度连续拍摄的标记球A(10倍速)。注意只有最开始几帧的右下角可以看到,后来随着隼鸟2号的上升,就出了CAM-H相机的视线范围了。来源:JAXA[5]


本次投下的标记球A实际落下的位置(下图白点)和计划位置(下图黄点)只差了3米!比第一次投下的标记球B还要精准(第一次差了15米)。

标记球A投下的位置。黄色虚线圈是撞击器SCI撞出的人造撞击坑。来源:JAXA[4]


据项目组的分析,投放精度的提升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1、导航控制系统设计的提升;

2、“龙宫”重力场模型的更新;

3、投放方案的改进(在悬停过程中投放标记球)


总之,perfect!


投下了标记球,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接下来,第3次低高度降下观测(PPTD-TM1B)的任务就轻多了,只需要再次下降到C01区域上空,对C01-C着陆区进行最后的精细探查和评估就可以了。


这里是否真的足够安全,隼鸟2号的第二次着陆真的可以进行吗?


这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还需要第3次观测来给出答案。



 第3次低高度降下观测(PPTD-TM1B):第2次着陆采样确定!


身负重任的第3次降下观测也顺利完成。


6月12日开始下降,13日降至约35米高处,悬停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下降,降至约9米上升返回,14日回到悬停位置。全程对C01区域和人造撞击坑区域都获取了足够的数据。

2019年6月13日隼鸟2号PPTD-1B下降观测的过程,时间是日本时间。来源:JAXA[6]


PPTD-TM1B期间光学导航相机ONC-T清楚拍摄了着陆区一带的地貌▼

2019年6月13日,从日本时间10:58(左上)-11:01(右下),以7秒间隔拍摄的28张照片拼接而成的备选着陆区地貌。拍摄高度在约52米到108米。来源:JAXA、千叶工大等[6]


基于这三次降下观测的结果,隼鸟2号项目组综合评估论证了这些要素:


总而言之,项目组认为:

1)采集龙宫次表层地下物质的样品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探测器目前的健康状态可以完成第2次着陆采样;

3)尽管第1次着陆采样飞溅的尘沙对探测器的感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还没有严重到妨碍第2次采样。


因此,JAXA正式决定执行第2次着陆采样(代号PPTD)时间安排在7月9-11日,如果出了啥问题,还有一次替补采样安排在7月22日那周。


采样点选在投下标记球A的C01-Cb区域,半径范围3.5米

右图H是推算出的高程起伏最大的值(也就是着陆比较危险的区域),三途岩、小三途岩等石块的名字是临时取的昵称,并不是正式名字。来源:JAXA、东大等[6]


还记得第1次着陆采样的壮观场面么?7月,又要和“龙宫”短兵相接了呢!


我们下期再见!




 拓展阅读


不死鸟传奇——“隼鸟”家族的小行星之旅(上)不死鸟传奇——“隼鸟”家族的小行星之旅(下)JAXA隼鸟2号科学仪器全解读 | 视频JAXA隼鸟2号 | 2018年7月进展进击的隼鸟2号 | 投下着陆器和巡视器  隼鸟2号:第三次采样演习顺利完成,第一次着陆采样要延期了 JAXA隼鸟2号将于2月开展第一次着陆采样为了看懂这个探测器,我学习了一晚上鸟类分类… | 巡视器的命名 童话之乡——小行星“龙宫”上的名字 《科学》杂志:隼鸟2号的“龙宫”探险发现了些什么?电光火石,短兵相接!隼鸟2号第一次龙宫采样全记录 先是冲我打了一枪,然后还要开炮…人类也太凶残了吧! 隼鸟2号:被扔了“炸弹”的“龙宫”怎么样了?




关于作者

灰原哀博士(haibaraemily),从事行星科学研究,本公众号主页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

知乎、微博、果壳:@haibaraemily




 参考


[1] http://www.hayabusa2.jaxa.jp/enjoy/material/press/Hayabusa2_Press20190509_ver6.pdf

[2] http://www.hayabusa2.jaxa.jp/enjoy/material/press/Hayabusa2_Press20190522_ver10.pdf

[3]  タッチダウン1リハーサル1(TD1-R1)の結果について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912/

[4] http://www.hayabusa2.jaxa.jp/enjoy/material/press/Hayabusa2_Press20190611_ver6a.pdf

[5] 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90708_PPTD_approach2/

[6] http://www.hayabusa2.jaxa.jp/enjoy/material/press/Hayabusa2_Press20190625_ver6.pd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