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秋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文档)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4-30

语文

作文

数学

道德与法治

英语

物理

化学

音乐体育美术

地理

生物

历史

育儿

网校

2018秋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

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

(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

(展示图片)


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提示:母子()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是消费者      我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4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

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

(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

(展示图片)


1.阅读图片,分析我们从社会中获得了哪些需要的东西。

提示:通过图片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在社会上获得粮食获得书籍、购买衣服、乘坐公交车等。

2.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

提示:如果没有这些从社会上获得的物品和得到的方便,我们是不能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我们要关心社会,奉献社会。


(二)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及实践

活动四:播放视频——白芳礼的故事


1.分析:白芳礼老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提示:白芳礼老人的行为是一种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白芳礼老人学习?

提示: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的互帮互助中,向社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我们感受到快乐,体会到社会温暖。我们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提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活动五:欣赏故事《公益活动》

中学生可以参加的公益活动有:宣传环保、交通知识,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扶助老弱病残,到社区打扫卫生等。


提问:我们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板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

4教学反思

《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观察这两幅图片,看看人们在利用网络做什么?

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具体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二、新课讲授


(一)网络的积极作用

活动一:情景再现——网上求医

(展示下列材料)

41岁的肖萌头痛已经有3年了。她看过神经内科、中医科、脑外科诊断有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好几种病治疗的效果也是时好时坏。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鼻窦炎的症状和自己的情况接近通过好大夫网站她联系到公安医院耳鼻喉科的张良主任。经过三次网络咨询,张主任推测她的头痛可能是因为鼻窦炎引起的。通过检查和治疗,肖萌进行了鼻窦炎手术,她的头痛也一年多没有犯过了。

1.这个故事说明,人们利用网络做了什么?

2.通过阅读教材,你还知道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

提示: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给人们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活动二:古今通讯对比

(展示下列图片)


    1         图2

1.古今通信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通信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过去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念故乡,怀念亲人友人的情感,如果在今天,杜甫可以最快地了解故乡、亲人、友人的情况。

活动三:利用网络的生活图片

(展示下列图片)


同学们了解一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网络的图片。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教师强调: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活动四:经济生活中的网络

(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2.你通过互联网参与了哪些经济活动?

教师总结: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经济,而信息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在利用网络创造财富。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活动五:利用网络参与政治

(展示图片)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公民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就是网络问政。

1.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2.阅读教材,网络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师总结: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二)网络的消极作用

活动六:故事探究——网络陷阱

(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图片分别表现了网络的哪些现象?

2.除了图片表现的内容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形?

教师总结:图片1、2、3、4分别说明了网络诈骗、网络不良信息、利用网络犯罪和沉迷网络的现象。网络可能给我们带来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P15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活动七:手机控

(展示图片)


思考:这些沉迷手机的现象有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会干扰人们的信息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活动八:网上信息飞

(展示图片)


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教师总结:个人隐私空间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了解到网络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学会兴利除弊。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大多问题都比较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讲授中能够较好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教材,联系生活。不足之处是由于仓促,个别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处理不到位。

 

第2课时 合理利用网络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

能力目标

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下列图片)


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

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小军的一天

(展示下列材料)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

活动二:“谣言”来了

(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

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

(材料展示)

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20168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

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展示下列图片)


3.思考:分析上面图片的表现,谈谈为什么会被禁止。

提示:左图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所以被法律禁止。右图是利用网络攻击他人网络是违法的所以被法律禁止。


活动四:网络开启一扇门——建言献策

(材料展示)

2017412太原市试点建设的首个专为老百姓排难解忧的互联网平台——迎泽区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迎泽区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互联网+迈进了一大步。过去市民跑腿才能解决的小事儿如今通过电脑网页、微信、QQ、手机APP、电话等方式就能立即反映到网络平台使之得到快速解决。

1.思考: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

提示:1.材料反映了太原市利用网络给老百姓开通了解决困难的平台。太原市能够正确运用网络。2.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教师强调: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活动五:网络助力张远坤的愿望

(材料展示)

张远坤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库纳巴扎小学支教。当他看到学生们大冬天的还在接自来水管的凉水喝冬装只是把四件夏装穿在身上时就想到通过募捐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短短三天时间,爱心人士送来了约70公斤的物资。第一次活动就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出乎张远坤和学校的意料。随后张远坤把目光投向了学校的运动场地。希望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将募集到的善款建一个运动场并购买篮球架、单双杠、球类等体育器材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

思考:张远坤的事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张远坤利用网络募捐解决所在学校学生的困难。他能够正确地运用网络,传递了网络正能量。

分析下列图片,看看人们利用网络传播什么正能量?


提示:1利用网络传播了舞蹈2利用网络抓捕了逃犯3利用网络弘扬书画文化4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让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教师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三、课堂总结

可以说今天的生活即网络生活,我们处于现实与虚拟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要让社会受阻于网络。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课时 维护秩序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能力目标

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

阅读教材P23第一段。

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

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

教师总结: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②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

(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


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

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

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3.(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


(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

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

(展示材料及问题)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1.讨论:材料中有哪些规则?

2.如何理解规则?

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种类: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2)含义: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活动四:“一米线”的提醒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1.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上述事例的规则?

2.如何理解社会规则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活动五:身边的规则——《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201411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6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

1.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规定?

2.不同时期,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有什么不同?

3.铁路部门对吸烟者的处罚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为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

4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情境、新闻等展示了生活需要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强调的内容。

 

2课时 遵守规则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能力目标

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P26“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

教师分析:人人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如何对待规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正确认识自由

活动一:自由与自由的冲突

(学生阅读教材P27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教师讲述: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活动二:我的自由谁做主

(学生阅读教材P27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教师讲述:这两位乘客为了等到同伴上车而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整列火车上乘客的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不应当受到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他们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遵守规则

活动三: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学生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如何形成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教师总结: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人生有许多机会,面临许多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2.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守住小节,也能保住大节。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补充: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也就是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活动四: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展示图片及观点)


中国式过马路:靠规则不如靠自己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观点二:只要没人看到没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分组讨论:这三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交通规则?

教师总结:这三种观点都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活动五:请你也来守规则

(展示图片)


1.思考: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行为吗?

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两种解决方案:(1)请相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他们。(2)我会告诉他们正确做法。你的方案是什么?请具体演示一下这些方案。

教师讲述: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如:随地吐痰,在喷泉池里洗手等。解决这种状况,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只有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利益。

(三)改进规则

活动六:改进规则我参与

(学生阅读教材P31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教师讲述:例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又如《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对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名的刑罚规定作出调整,取消死刑。

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就需要被改进或者废除。

(学生阅读教材P31拓展空间”)

2.明确网购“后悔权”,有什么积极意义?

3.“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给你怎样的启发?

4.针对网店店主所说的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规则?

教师讲述:2.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消费者的信心。③促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实现双赢,促使消费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等等。3.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4.应该对“7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则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不适用退货的商品范围和商品完好的标准,引导消费者正确行使“后悔权”,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减小“7天无理由退货”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

教师总结: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对待规则的三方面内容: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知道了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明白了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怎样对待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六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安排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活动五的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别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课时 尊重他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


(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

活动一:讨论课——尊重

(学生阅读教材P33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2.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活动二: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

(展示材料)

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教师讲述: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教师总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尊重他人的做法

活动三:情境讨论——他该怎么做?

(展示材料)

情境一:小东与小林约好放学后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境二: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

情境三:小明的舅舅兴致盎然地谈昨晚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思考:从情境中双方的角度来看,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讨论三个问题,限时三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站在小东的角度看,去美术馆的时间是自己定的,晚去一会儿没关系。既然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的帮助,可以先给她讲了以后再去。这是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站在小萌的角度看,如果小东有事需要办,可以等别的时间请教他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小东的头上。

情境二:站在小光的角度看,撰写演讲稿是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与集体的事发生冲突时,可以选择将集体的事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对同学们尊重的表现。站在同学们的角度看,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为小光考虑,允许他再看一会儿球赛。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情境三:站在小明的角度看,可以耐下心来听一会儿舅舅的谈论,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给予他人适当的关注是尊重他人的体现。站在小明舅舅的角度看,可以不再跟小明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小明,是对小明的尊重。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活动四:你说我说——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展示观点)

观点一: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尊重。

观点二:我尊重那些自立自强的人。

观点三: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观点四:我特别尊重言而有信的人。

思考: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教师讲述: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从这个角度看,观点三是正确的。

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自立自强的人、言而有信的人各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向他们学习有利于我们进步,尊敬他们是值得的。从这个角度看,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观点一、二、四有道理。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看出,尊重他人就应该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

(三)尊重的深层含义

活动五:发散思维——我们还应尊重什么?

(展示问题)

思考: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3板书设计

尊重他人

4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置四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感觉不足之处在于活动三的问题分析还不够浅显易懂,可以通过课后调查学生的反映进一步改进。

 

2课时 以礼待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标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引出课题《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一)礼的含义

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二:情境讨论——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1.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四: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

(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821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思考: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分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三)做到文明有礼

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

学生阅读教材P39—40。

1.思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教师总结:(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四)教师评判学生讲述的礼的做法。

活动六:情境判断——明礼守礼

(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教师讲述: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举止得体;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4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2课时 以礼待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标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引出课题《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一)礼的含义

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二:情境讨论——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1.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四: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

(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821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思考: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分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三)做到文明有礼

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

学生阅读教材P39—40。

1.思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教师总结:(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四)教师评判学生讲述的礼的做法。

活动六:情境判断——明礼守礼

(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教师讲述: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举止得体;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4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课时 法不可违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74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行为的底线

(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教师讲述: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教师总结:含义: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展示表格和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物权法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较轻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

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49“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教师总结: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

材料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轻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教师讲述: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活动五: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50“探究与分享”)

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

教师讲述: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六: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

教师总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3板书设计

法不可违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法不可违,在了解违法行为种类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法律名词较多,通过作比较、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区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可以在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为了解各类违法行为的表现作好铺垫。


2课时 预防犯罪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


(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周永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四)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展示表格)

行为表现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他人的

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填表并回答: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讲述:

行为表现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他人的

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侵害他人生命健康

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扰乱公共秩序

夜不归宿

可能受到他人侵害

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令父母担心

易导致犯罪

携带管制刀具

可能被他人伤害

毒害身心健康诱导犯罪

令父母担心

败坏社会风气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课时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知道要对自己负责

能力目标

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责任的明确认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责任的含义、角色与责任。

教学难点:明确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P64—65“探究与分享的内容)这个男孩就是里根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

1.想一想: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

提示: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提示:是父亲的责任我国婚姻法规定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

提示:赞成。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

教师总结、过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你是否也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责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一)责任的含义

活动一:回顾生活 明确责任

填充表格,总结责任是什么。

道德范

围内 


应该做的事情

帮父母做家务

不应该做的事情

逃避打扫教室卫生

法律范

围内 


应该做的事情

遵守交通规则

不应该做的事情

偷窃他人财物

教师总结: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二)责任的来源

活动二:众志成城 抢险救灾

(展示材料)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时天津消防总队共调集23个消防中队的93辆消防车、600余名官兵在现场全力灭火处置。事故发生后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并到医院看望伤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力量扑灭爆炸火势并对现场进行深入搜救注意做好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抓紧组织精干医护力量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因伤死亡。国家级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200余名官兵进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现场展开救援。第二天下午5滨海新区政府官微@滨海发布消息对事故附近的3个小区居民实施疏散安置10个安置点已经就绪截止傍晚事发现场3000人安置完毕剩余3000人当晚安置完成食物、水、床、棉被等物资充足。与此同时滨海新区不少酒店亦纷纷伸出援手在第一时间自发为受影响者提供免费休息场地和简餐。

1.思考:在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提示:上级领导、消防队员、部队战士、医生、民政部门等。

2.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他们承担的责任来自于哪里?

提示:(展示下列表格)

哪些人?

什么责任?

责任来源?

上级领导

组织指挥灭火救灾

法律规定、职业要求、上级任命

消防队员

灭火

道德原则、职业要求

部队战士

实施救援工作

道德原则

医生护士

尽力抢救、治病救人

职业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

民政部门

运输物资安置灾民

法律规定、道德原则

  教师归纳:(出示问题:责任的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三)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活动三:什么角色 什么责任

(展示活动要求)

活动:准备五张小纸片,写下自己所扮演的五个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邻居”“姐妹(兄弟)”“乘客”等等。

组内交流,每个角色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把自己最想放弃的角色扔到小组中间,并说出放弃的理由。依次扔掉第二、第三个角色。(1)说出扔掉这些角色时的感受。(2)说明自己最珍惜的角色及理由。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讨论:角色与责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1)角色越多,责任越多。(2)不同的责任来自于不同的角色。(3)只有尽到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四)明确责任

活动四:听故事 明责任

(展示材料)

东汉有个少年陈蕃独居一室屋内龌龊不堪当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劝告他时他慨然道: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思考:扫屋是谁的责任?扫天下是谁的责任?不会扫屋的人一定会扫天下吗?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五)积极担责

活动五:我的责任我承担

(展示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1.思考:当前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承担了哪些责任?

2.如果这些事情由别人来做,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现在在家洗碗、洗衣服、扫地,在学校整理床铺、维护卫生区和教室卫生、认真学习、及时完成作业等,我们都能做得很出色。出门时,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搭公共汽车、走路等。在社会上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保护环境等。如果这些责任由别人来替我们承担,我们就会失去挖掘自己潜能的机会,我们就不能早日锻炼出自己的各种能力。

活动六:他人为我担责任

(展示以下图片)

        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

 老师为我们讲课

 交警指挥交通

   解放军为我们站岗

你说我说:说一说交警、老师履行责任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活动七:学会感恩 承担责任

(展示材料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节选)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的成长/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叫我放飞青春的梦想/感恩亲爱的党,因为它为我们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播撒阳光让新苗茁壮/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它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次满含着感动的泪花把未来畅想/学会感恩,就会虔诚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

思考:从责任的角度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责任的含义和来源;明白了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了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每个人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责任的相关知识,责任一词有些难于理解,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生活现象等设置情境,吸引学生思考、讨论,逐步认识、理解和接受。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有待努力。

 

2课时 做负责任的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履行责任的代价,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难点: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思考教材P69“运用你的经验”)

教师归纳、过渡:面对老师的表扬,决心以后多为班级建设尽力;面对店主多找的零钱,及时退回;看到有人驾车撞人后逃逸,打电话报警等,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我们来学习《做负责任的人》。

二、新课讲授


(一)代价与回报

活动一: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

(展示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相关资料)

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床对面的墙上。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思考:梁维月为了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付出了什么代价?得到了什么回报?

教师讲述:梁维月付出了时间、精力、体力,得到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的回报。由教材可知,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二)选择了就要负责

活动二:我要竞选班干部

(学生阅读教材P70“探究与分享”)

1.思考:小龙选择的责任是什么?

2.如果竞选成功,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3.不参加竞选,可能付出什么代价?

4.当上班干部,可能得到什么回报?

5.他如何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

提示:1.竞选班干部。2.做事公平公正同学们拥护支持;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就会失去威信。3.失去锻炼的机会尽管学习成绩提高了可生活缺少光彩。4.勇于承担责任虽然失去部分朋友但却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任。5.义无反顾地承担。

教师总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活动三:小青参加舞蹈队

(学生阅读教材P71—72“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提示:值得。小青承担了责任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获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教师总结: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三)敢于担责

活动四:敢于担当 感动你我

(展示材料)


 


1.思考:你认识这些人吗?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

2.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3.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角度来评价他们的行为。

提示:1.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从耶鲁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秦飞等。2.他们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3.他们在承担责任时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活动五:责任面前的选择

(展示材料)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当前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

学生思考并回答: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愿意成为哪种人呢?

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知道任何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懂得了对于可以选择的责任,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对于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我承担我无悔;我们应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社会的人。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有些抽象,宜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思考探讨如何对待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补充拓展了一些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明确了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人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奉献社会,才使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品质。这些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有利于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破本课难点。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1课时 关爱他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懂得关爱他人要讲究艺术

能力目标

能够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关爱他人,注意讲究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关爱他人时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把握策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

教师讲述: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这节课我们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展示课题《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


(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

活动一:你说我说:我得到的关爱

1.思考:什么是关爱。

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

教师总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二)关爱他人的原因

活动二:关爱促和谐

(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

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爱有助于社会文明进步。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三:关爱获幸福

(展示教材P76—77“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小李将品质好的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使自己和邻居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三)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活动四:情境探究——谁弄倒了自行车

(展示教材P77—78“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提示:中学生主动帮别人扶起倒了的自行车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如果是我我会耐心、诚恳地向自行车的主人说明情况让她相信我说的话。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四)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活动五:慈善在行动

(展示教材P78“探究与分享”)

1.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2.社会上有哪些主动关爱他人的人?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是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壮族20007月出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年仅12岁的何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五)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活动六:故事明理——关爱讲策略之一

(展示下列材料)

小明上网随意找了一家自称是专门救助自闭症儿童的公益网站准备注册自己的姓名、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并打算用微信把零用钱汇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不料,老师知道后,立即要求小明暂停……

思考:你认为接下来老师会对小明说什么?

教师总结: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活动七:故事明理——关爱讲策略之二

(展示教材P79“阅读感悟”)

思考:如何表达关爱,对方才会接受?

教师总结: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关爱,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收获幸福;懂得了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还要讲究策略。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3板书设计

关爱他人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教材中的事例通俗易懂,蕴意明显,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可就地取材,通过讨论、辨别明确事理。为了激发学生尽己所能地关心他人的情感,特选取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人物事迹加以佐证关心他人的必要性。


2课时 服务社会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能力目标

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

(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活动二:服务社会 锻炼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所以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必然很肤浅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银鸽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灌输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8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有橘子等食物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兴致更加高涨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思考:从这位大学生写的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的体会中,你发现她得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这位大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了才干。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等。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二)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

活动三:参加公益我能行

(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我们可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


活动四:传递正能量

(展示“2016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16感动中国人物3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人物事迹】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为一名深山女教师。36她从支姐姐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2016感动中国人物6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人物事迹】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2016感动中国人物7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人物事迹】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并建立爱心基金,帮助更多人。

特别致敬 中国女排

【人物事迹】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思考:这些都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典范,他们的行为给了你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知道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懂得了奉献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3板书设计

服务社会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教学,通过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补充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突出了本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特点。不足之处: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方面仍需探讨。


完整版打印WORD文档下载地址:

http://www.1ydt.com/video/n_show/Nav_176/38AF8613_1.htm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及下载完整全册word试卷教案及PPT课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