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学者共论岳立功“湘西三部曲”:写透了湘西的血性与家国精神

湘西头条 2023-11-06


  揭开湘西神秘的历史面纱,还原其豪迈、惨烈、苦痛的历史真实面目——湘西籍著名作家岳立功以35年之功,为湘西袪魅、正名、续史,由《黑营盘》《红城垣》《白祭坛》共同组成的120万字“湘西三部曲”巨著出版,连续获奖,引发强烈反响。本书以当代长篇小说中独一无二的题材,令以筸城(凤凰)为地域中心的“边城”在沈从文之后,因文学之名又一次闯入主流视线。


岳立功“湘西三部曲”:《黑营盘》《红城垣(喋血边城)》《白祭坛》。


凤凰是著名湘西“筸军”诞生地。筸军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湘西近现代史,折射着湖南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浴火涅槃。陈渠珍是湘西筸军的主要首领,与民国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一道被誉为“凤凰三杰”,是对湘西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5月21日,在骁勇“筸军”诞生地——湘西凤凰,在被称为中国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南华山、湖南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沈从文与湘西文艺研究中心,香港启盛集团、湘西州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举办了“纪念陈渠珍暨岳立功‘湘西三部曲’研讨会”。南华际会,有凤来仪——来自全国各地的18名专家学者、著名评论家齐聚凤凰南华山。


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纪念研讨会主办方代表吴启雄致词说: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南华和沱江共同孕育了璀璨于中华星空上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沈从文、熊希龄、黄永玉、郑国鸿、萧纪美、田应诏、陈渠珍等等。人文的巧遇发生在南华山,其南麓、沱江右岸,从文先生长眠于此;10年前,南华山间,陈渠珍先生魂归故里,而大美的神凤文化景区则是黄永玉大师亲自操刀设计创作的一幅大地艺术巨著。今天,我们纪念陈渠珍先生,纪念这位塑造了凤凰“筸军”,保境安民、自强不息的传奇人物。著名作家岳立功先生以35年之功写下的120万字巨著“湘西三部曲”,就是以田兴恕、陈渠珍领导的凤凰“筸军”为主线,将近现代的湘西置于一个宏阔的历史时空,展示湘西儿女的铁血柔情,描写湘西的历史情结、历史博弈、历史纠葛、百年风云。我们相信,这场思想的盛会,定会熠熠生辉。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著名作家彭学明说:岳立功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文学前辈。在湖湘文学的世界里,他是一个湘西的存在,一个湘西的歌者,赤诚而执著。讴歌湘西,重塑湘西,是他文学理想和文学表达的唯一。他以35年不变的坚持,写下了“湘西三部曲”120万字的泱泱大著,为世人呈现一个雄浑浩荡而又神奇诗意美丽的湘西,一个众人不知而又众生不解的湘西。他以纵横捭阖的开阔,切入湘西筸军的历史,壮写湘西大地和中华民族的烟云,地方武装和势力的残酷内卷,中华民族与日本倭寇的殊死鏖战,可谓波诡云谲,惊心动魄。湘西人的爱恨,湘西人的家国,湘西人的秉性,湘西人的品格都在历史的长河里奔涌出别样的波涛,闪烁着别样的光芒,让人感慨感动唏嘘不己。这是宏阔而磅礴的,厚重而结实的。唯其宏阔而磅礴,唯其厚重而结实,这部书就有了别样的重量和力量。


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著名作家王晋军说:应该说是受着一种时代力量召唤与特殊使命驱使,作家岳立功胸怀“国之大者”,担当忧患意识,以春秋大笔挥写湘西近现代百年历史风云的巨作“湘西三部曲”,我了解到,《白祭坛》甫一面世,就深受读者追捧,吸引评论家赞赏眼光,我们今天在此举办论坛,也正是对“《白祭坛》现象”的一个充分褒奖和同步点赞,“中国筸军悲怆谢幕,秘境湘西百年镜像”,宛若一幅幅不朽历史画面,矗立在了湘西寥廓山河之间。在急功近利风潮时有干扰的当下,不少作家更注重短篇小说写作,但是,长篇小说创作才更能洞见作家灼灼才华与苦苦匠心,才更能凝聚展示作家人生智慧与文学创作潜质。《白祭坛》洋洋洒洒近50万字,开拓出一片文学创作的新天地。这部作品的历史精神和现实意义还在于:读懂它,就读懂了民族精神,就读懂了什么是顽强抵抗和永不屈服,就懂得了当把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天地将会是多么广阔,生命将会是何等荣光。更让我可圈可点的是,环顾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风云浪险波高,而和平太久社会麻木,“娘炮”横出拜金盛行,唯有用《白祭坛》这种气壮山河的铁血扛鼎之作来唤醒年轻一代,才能凝聚民族共识衍生迸发出中华复兴之新的澎湃伟力!感谢湘军作家阵营里的骁将岳立功先生,为文学百花园奉献出这样一本独具特色、颇有分量的好书,他真正是在新时期中国文坛建立了新功的人物。


民族学家、湘西州原副州长龙文玉说:白色的祭坛,点燃了红色的香火,祭祀着不朽的灵魂,矗立起光荣的丰碑。岳立功先生的“湘西三部曲”不愧是颠覆湘西旧史的新作,讴歌中国军魂的杰作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作。三作齐美,万古流芳。我们应当大办并办好筸军文化博物馆,铭记历史,慰藉民心,歌颂中国军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繁荣民族经济,造福人民。


著名评论家、湖南省作协创研室原主任龙长吟说:岳立功创造了文学湘西军事书写的新模式。沈从文偶尔涉笔军人,但多不成篇,原计划把《长河》写成抗战小说,结果完全夭折,根本没有接触到湘西军人的抗战实况。陈渠珍的《艽野尘梦》,以其无与伦比的传奇色彩,死亡线上挣扎的无限恐怖,藏族少女西原跨民族的爱情绝唱,成为新文学军事小说的开山作。目前,当代的新文学军事书写普遍存在着“五化”现象:战争规模缩小化,指挥人员基层化,战争事件集中化,战争性质单纯化,战争结果常胜化。岳立功彻底打破了这些框框。变单一化书写为社会化、历史化、多面化立体书写,自觉回归到经典名作大视野、大格局、大气度的写作姿态。《白祭坛》反复张扬湘西军人的血性精神,是对民族性格弱点的反拨与修补,对祛除软弱、消极、被动的文化性格,建设以血性为底气的坚毅、刚强的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岳立功的《白祭坛》与唐浩明的《曾国藩》、姚雪垠的《李自成》,是当代中国军事历史小说的三驾马车。《白祭坛》用军人的血性照亮历史,放到中国当代军事文学的传世系列,并不为过。


湘西州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以《家国情怀比儿女情长更长》为题,分析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岳先生就全心准备“湘西三部曲”的创作。其参考材料之多,实地查勘之深,走访对象之众,谋篇时间之长,推出作品之慎,通过作品的神貌,都是肉眼可见的。在主题立意、审美趣向、人物塑造、构思选材、叙事技巧、情节取舍、表现手法等等,大家结合中外古今,都做了面上尽可能深刻地透析。这种氛围,感动了作者,启迪了读者,对后来者也是种可资鉴的标签。鼓角铮鸣远去,和平岁月日新,相信作家创作的初衷,将烛照湘西后来者的前行!


供职于《中国作家》的著名作家王童说:记得有人总结过,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江浙人出钱。这或许可以概括出湖南人的某种血性。说的凤凰三杰中的熊希龄、沈从文,人们或许还较熟悉,而书中所引申出的陈渠珍(陈玉轩)似还不太熟悉,而将这么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在书中穿针引线,从而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脉络起承转合,推波助澜出来,将一些历史人物巧妙地嵌入其中,深入浅出,很有张力、血性,是《白祭坛》的筋骨。执念写出“湘西三部曲”的岳立功,真如他名字一样,为描写这一方土地上动人心魄的故事,用他的笔他的情怀立下了文治武功。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院长、教授简德彬分析评价“湘西三部曲”具有四重价值:一、为失语的湘西雷霆发声;二、为失魂的湘西歌哭招魂;三、为远去的湘西史诗立传;四、为自卑的湘西唤醒尊严。


湖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教授、博导田茂军说:著名美学家克罗齐曾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岳立功的《白祭坛》作为湘西的历史叙事,正是文学再现和历史复述以及艺术建构的一个创造范例。本书的历史价值正是通过鲜活的文学书写,再现和还原了筸军浴血奋战的客观真实,从而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使读者在历史的烟云中逐渐感受到湘西人文精神中的沉郁与雄奇之美。小说还原了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湘西世界,让读者走近和感受那些鲜活的有温度的湘西筸军将士,听到他们痛苦地呐喊、血脉地跳动和粗粝地呼吸。筸军将士在作者的文字中醒来,鲜明、活跃,如历史雕塑和影视作品形象,有血有肉,触手可及。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著名评论家周思明说:“湘西三部曲”可谓是“湘西世界”的别样书写,我们看不到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和谐与美好,看到的是“湘西世界”的血性与刚烈,看到了“湘西世界”不美好也不和谐的另一面。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或多面性。身为湘西籍作家,岳立功对“湘西世界”是熟悉的。他以一个知情者的身份,依据历史的、美学的、艺术的、人民的创作原则,写出了与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迥异的别样“湘西世界”,是对“湘西世界”的内涵补充和价值拓展。可以说,岳立功的“湘西三部曲”,是一套以宏大叙事呈现“湘西世界”刚烈血性的精品力作,是他对湘西文学做出的独特贡献。


沈从文与湘西文艺研究中心所长、教授何小平说: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一定见识的人都知道,湘西筸军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湘西近现代史。湘西筸军的历史也可以折射出湖南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浴火涅槃。若进行抗战主题内容的艺术创作,湘西筸军是绝好的艺术题材。沈从文的《长河》如此,岳立功的“湘西三部曲”《黑营盘》《红城垣》《白祭坛》也是如此。沈从文《长河》计划创作三部,而1938年以连载方式发表的只是第一部,最终后面两部没有能够创作出来,这成为了沈从文艺术创作生涯中的遗憾。作为沈从文的乡亲,中国当代湘西籍著名作家岳立功的《白祭坛》也同样出于纠正对湘西的误读、真实还原湘西原貌的目的,以鸿篇巨制的审美呈现,弥补了沈从文留下来的文学遗憾。


湘西州文艺评论家谭良田的发言用心良苦,别出心裁。他用信息量密集的文言文体裁写了一首《岳立功“湘西三部曲”赞》:盖闻盛事经国,与三立而不朽;文心秉要,因六典而有源。仲尼四教所由,文行居首;泰西四体攸分,小说为先。雅颂得所,四诗因而乐正;人天以序,三才信矣文从。有湘西岳立功先生者,文坛之大老也。卅载笔耕,含至情于三部;百年史叙,展画卷乎五溪。勘苗乱而定功,荡倭奴以卫国;行彼“边城”,固我“营盘”。换日改天,见洒城垣碧血;阻山带水,俯察车马青灯。鹰扬御寇,擢青锋竭其勇武;马革裹尸,支白幛设其“祭坛”。土苗而汉,追太始而本一家;红黑与白,调丹青而奏三曲。笔入生花,兼质文以传信史;鬓云染雪,富德齿而立高风。焕乎!先生之作;归与!先生之怀。赤诚立传,存心乡梓;真文宛诗,寄意后昆。夫湘西之域,居荆楚之边陲,处湖湘之西部。昔者屈子放逐,泽畔行吟嘉树;龙标谪守,楚山相问冰心。逮及近世,说西征之壮烈,陈公艽野;画风俗之静美,沈氏长河。尔来文人蔚起,黄叶田耳;作家辈出,青松摩崖。如或亦诗亦史,其惟岳公欤!似雅似风,其执木铎乎!


赞曰:在昔小说,源出史家。街谈巷议,饭后佐茶。及本经训,立象尽意。载鬼搜神,其心有寄。共情起兴,言志等诗。化民成俗,莫盛于兹。岳公才大,妙堪立言。情专三部,事叙其源。挥毫有助,润色江山。诗史交融,副采琅嬛。


教授、一级导演李北川说:我与“湘西三部曲”作者岳立功有四十多年交情。岳立功先生一生创作,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歌词或者电影电视剧剧本、舞台文学剧本,都对自己要求特别严。“起笔索四度,方为一部作”所谓“起笔索四度”,就是在创作起笔之前,必须先深入生活,收集材料。掌握的材料必须要有深度、宽度、历史长度和审美高度。


他讲述了很多关于岳立功的创作采风故事,认为要想较好较全面地评论“湘西三部曲”,完全可以写一本厚书。谁研究岳立功,一定能成为博士。并用一首诗作为发言总结:狂流淹足路,日月碾肩头。横迎凄风寒,油灯伴孤独。耕耘忘休歇,惜光复追逐。长卷苦笔墨,种出参天树。


《中国艺术报》主任记者乔燕冰说:历史沉默的地方,或许正是时间留给文学创作的余地。《白祭坛》在不改变历史的基础上,于历史的细处发挥想象,为既定历史事件寻找和营构出全新的演绎,用“非写实”的方式穿梭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以朴素的文字诉说着隐匿于烟尘中的湘西故事,勾画出清晰的地域历史年轮,张扬着不朽的革命精神和丰润的人文气象。因为生于这片土地,恋于自己的家乡,这种心理上从未走远的“零距离感”,让作者本能而执著地甘于皓首穷经用生命去书写;而又因为离开家乡吸收和接受更旷远的一切,与故土拉开物理距离的“疏离感”,又让作者更易于获得更加冷静旁观和回望的视野。藉此,“零距离感”与“疏离感”交互作用,令作者得以获得一种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思考的弹性空间,由此成就了绵长浩荡的情感与事实书写。这需要气魄、情怀、耐力甚至是倔强。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爱与担当,是情与使命。总之,朴素的书写、柔性的地缘文化和温暖的乡情乡恋,都与湘西鲜活、豪迈、悲怆、厚重的革命历史,及其突显出的民族奋斗的精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实现举重若轻的审美品格。


著名评论家、深圳市评论家协会理事王芳说:“湘西三部曲”的成功推出是一场发生在当下的文学经典传承。“湘西三部曲”的读者跟籍贯是不是湖南人无关。《边城》田园牧歌式的笔法,是展示湘西人性淳朴之美的世界,而“湘西三部曲”则是“反边城”的写法,小说把《边城》淡淡的、隐藏在优美文字背后、那片土地上发生的战争、炮火、血与痛全面真实地呈现出来。可以这么说,沈从文先生用一部《边城》让世界认识了一座“边城”,感知到中国式东方意韵的美;岳立功先生用35年之功写出“湘西三部曲”,同一片土地上百年间发生的故事,从晚清《黑营盘》的诞生,到辛亥革命期间这座小城池如何清帝国灭亡、进入现代,到《白祭坛》这支叫筸军的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如何走上抗日最前线,奏出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的悲歌,太感人,太动人,令人读之潸然泪下。鲁迅和沈从文怀着同样对国家和民族的爱,沈从文用唯美,鲁迅用鞭笞,而跟我们生活在同城同时空的岳立功老师,用他对家乡和生命的赤诚,以求真的文学之笔写了百年历史,接力了沈从文笔下的唯美湘西。岳立功的作品,正是沈从文先生想写而未完成的《长河》。所以,传承正在悄悄地发生,看得见,读得到。


湘西州文联主席向午平的发言,尤强调了“湘西三部曲”的推出和研讨对湘西文学创作的推动作用。他说:《白祭坛》从民族与地域、人性与秩序,传统与现实的作用与反作用上表达了这种转换与蜕变,让读者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湘西的希望与阵痛、豪迈和悲壮。岳立功用了35年时间,120万字的三部长篇巨著,以筸军兴盛至衰亡为主线,反映了大湘西从晚清至抗日战争150年的历史风云,对人们正确了解湘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创作的毅力,这种为家乡正名的赤子情怀,是值得我们湘西所有的作家学习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讲好湘西故事、树立湘西形象,需要的就是岳老师这样的创作情怀,需要的就是岳老师这样的创作精神!


岳立功说:湘西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神奇,却又是那么的容易被人误读,这种误读多少年来一直是湘西人的痛,三部曲的创作初衷就是一定要用自己的笔,努力揭开湮没近半个世纪的湘西神秘的历史面纱,还原她豪迈、惨烈、苦痛的历史真实面目。从而立之年至古稀岁月,心心念念,35年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为故乡袪魅、正名、续史。“湘西三部曲”的完成算是终于圆了梦。如今,与三部曲发生的年代相较,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湘西迈入了更美好的新时代,如何讲好湘西故事、树立湘西形象是每一个从事湘西书写作家面临的新课题。尽管客居在海边的大都市,我愿意照样屏蔽窗外横流欲望,继续冷静地记述故土上那些曾经和尚在延续的故事。


来源|团结报

文字|骆少伦

图片|骆少伦

一审|杨世芳

二审|黄谆

三审|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湘西一周热点(2023.5.14-5.20)

■ 倡议:请为湘西学子留一份“安静”

■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

■ 湘西汉子登顶珠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