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场火车站出行人数明显增多,上海专家最新提示!上班时感染算工伤吗,律师解读→

上观新闻 2022-12-19


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
上海四位医学专家共同发出市民健康提示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和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出台,本市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怎样保护好高风险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查琼芳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有丰富经验的四位专家共同发声,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增强自身免疫,轻症居家休养,不必扎堆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

不要恐慌,做好预防!绝大多数新冠感染者无症状,不需就医,有条件的尽量居家隔离,基本上7-10天转阴。更重要是坚持“三件套、五还要”,把防疫措施转化为健康生活习惯。记得:正确戴口罩,社交留距离;日常多通风,清洁讲卫生;吃动两平衡,自我测体温;疫苗快接种,防护不放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

轻症居家,注意观察!奥密克戎病毒感染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咽痛、咳嗽、发热等,很少有肺炎、呼吸困难等重症。如为轻症,不用去医院,只需在家安静休息,正常作息和饮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即可。但高龄、肥胖(体重指数高于35)、糖尿病、高血压、老慢支等患者要注意,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家里有条件,可自行购买血氧饱和度仪自测,如发现血氧指数下降,及时就诊。(点击这里回顾钟鸣专家专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

温暖茶饮,健康防疫!寒冷时节,耳边常响起长辈叮嘱:“多喝点金银花露、菊花茶。”用以预防风热感冒、热毒疖疮。中医也推荐防疫代茶饮,一是白人参或生黄芪,增强免疫力;二是金银花和芦根,清热解毒和养阴;三是苏叶和藿香,芳香化湿祛毒。代茶频服,撑起温暖的防疫“小雨伞”。送上一首小口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按摩刮痧,健康常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情志达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查琼芳:

保护老幼,重中之重!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对于老百姓来说,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做好家中老弱幼小人群的保护者,这是重中之重。日常保持良好心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当备些家庭常用药,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少熬夜,提升自身免疫功能。

当前
部分城市急诊、发热门诊
排长队现象引发关注
北京发热门诊:有人排队6小时,医生配了感冒药…急救中心:无症状、轻症患者勿打120

 那么 
 上海的情况如何? 

近两日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
上海多家医疗机构
门急诊及发热门诊
人数稳定,总体有序平稳
记者获悉,近几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门急诊没有明显增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近三日急诊就诊人数日均千人次,发热门诊日均接诊60-70人次,尚未出现明显增高。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入秋冬季后,门急诊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儿童好发的甲流、乙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门诊增幅10%左右,急诊相对平稳。岳阳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赵震宇告诉记者,近一周发热门诊就诊者症状都很轻,没有转重症迹象。急诊日均300人左右,与往年持平,预计下周一波降温后,陆续会有所增加。至于门诊,近来不少市民未雨绸缪提前配药,门诊量增幅约为10%。“配药人群‘消化’掉以后,门诊人数估计会有所回落。”专家表示。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自9日起,一周七天门诊全部正常开放。近两日,十院门诊、急诊和发热门诊接诊人次略有增加。以10日为例,医院门诊量近5000人次,急诊近800人次,均与往期周末差不多。发热门诊接诊123人与以往持平。“每年冬季都是流感高发时期,和往年同期相比,目前就诊量变化还不大。”十院负责人介绍。

为解决市民更多就医需求,“线上病毒性感冒专病门诊”纷纷开出。专家提醒市民,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如症状轻微无需前往医院,家中对症服用药物即可,以此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几率,将宝贵医疗资源留给重症及危重症感染者。


上海各火车站和机场出行人数明显增多


随着“新十条”发布,各地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各火车站、机场客流量明显增多,熟悉的场景正在回归。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层,进站口不再需要展示健康码就可以直接通行,安检口再现了久违的排队场景。

铁路上海站值班站长陆瑾:我们现在已经全面取消进出站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同时我们也做好预防性的消杀工作。12月11日铁路上海直属站发送旅客在12.2万人次,其中虹桥站发送旅客8.6万人次,和上周日相比,客流翻了一倍。
在候车大厅记者注意到,不少旅客都带着大件行李,准备回家看望父母。旅客苗小姐戴着N95口罩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已经和妈妈说好,下午就能到家,晚上一起吃火锅,家里都准备好了,还有大闸蟹好多好吃的。考虑到火车站人可能会多,所以提前了3个小时到,还带了一些免洗洗手液,做好自我防护。

董先生从事汽车零配件的销售工作,正准备前往南昌出差。他说,疫情前每个月都要出差3、4次,今年一共因为各地疫情政策不同,只能见缝插针,一共才去了3、4次。现在政策放开了对出差来说终于方便了,面对面的沟通肯定比打电话、视频会议这些更有效,赶在年末要去抢订单了。

在虹桥机场,出港旅客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记者注意到,大厅内有不少手持消杀设备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地面、扶手、通道围栏等进行消杀。

正在排队等待值机的旅客们接受采访时都满怀期待。旅客刘小姐:以前出门怕隔离,年假都不知道怎么用,政策放开了,终于可以出门玩玩,把年假应用尽用了,这次计划去银川玩一周,体验下大漠风情。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东、上航虹桥机场旅客出行人数1.4万人次,和12月4日相比提升了近4成。从上海虹桥出发的航班架次也已增加到128班,相较于12月4日增幅达到3成。从售票情况来看,机票查询量和预定量也正在快速上升上海长途客运总站也正在逐步恢复班线运营。


此外
网友们也很关心
居家办公减少了、出差开始多了
在上班时间感染新冠算不算工伤?
不上班算病假?还是旷工?
工资怎么发放?
怎么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

一起来听一听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华平律师聊一聊相关的问题:

问:员工在工作期间感染新冠肺炎算不算工伤?
答:需要分不同的情况。如果是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为履行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因为履行工作职责的原因,感染新冠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其他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感染新冠都不能算工伤。员工在上下班期间感染新冠肺炎的,一律不能算工伤。
问:按照目前的规定,员工“阳”了居家隔离,那么工资怎么发放?
答:按照国务院的最新的规定,新冠肺炎患者如果说自己选择居家隔离的话,那么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规定,员工在居家隔离的,仍然是属于隔离的一种情形。那么在这个期间,企业应当向员工发放的是正常工资标准。当然如果员工选择居家隔离以后,因为病情严重,需要转到医院去治疗的,那么在医院治疗过程当中就要按照医疗期来计算,发放病假工资。
问:那么如果员工感染新冠后选择居家隔离,没有到医院去,怎么去开证明?
答:要注意员工如果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的话,需要向单位或者和所在的社区要报告,那么所在社区就可以为员工来出具他在居家隔离的这个相关证明。所以员工一定要向社区去报告,这也是他的一个义务。
问:如果员工明明知道自己得了新冠,但是没有报告继续上班,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答:要注意员工明知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得了阳性的话,故意隐瞒不报,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导致了公司同事以及公司的人身或者财产等等造成损失的话,那么这个员工是要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话,危害公共安全的,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定罪处罚。所以员工如果说感染了阳性的话,那一定是要及时报告,不能隐瞒。当然如果说隐瞒了以后,单位以这个理由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也是合法的。
问:办公室不要求大家提交核酸报告了,员工也没有义务去进行抗原检测,万一感染而不自知,可能会影响到单位没法正常运作。如果是要求抗原的话,那么抗原检测的费用谁出呢?
答:因为根据国务院的最新规定,除了个别特殊的场所以外,都不需要提供核酸报告,也不需要检查这个健康码了。那么如果企业自己去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要求员工每天上班需要进行抗原检测的话,那么相关的抗原检测费用应当由公司自己承担,因为你是多出来的要求员工履行的义务。
问:假设有员工阳性了,其他同事知道以后不相信公司会进行相应的消杀,不愿意继续去上班怎么办?可不可以算旷工?或者能不能以公司不提供劳动条件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和经济补偿?
答:如果有同事被感染了,新冠肺炎阳性了,那么公司是有义务对相关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如果员工仅仅以不相信公司对工作场所进行了相关的消杀,以为没有消杀干净,那么我不愿意选择继续上班的,这种情形呢公司应当及时的和员工进行沟通,消除员工的担忧。如果员工还是不愿意去上班的话,那么就会构成旷工。
如果员工以用人单位没有提供劳动条件来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经济补偿金的话,这种情况呢并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内存海量个人信息
专家建议:应依法全部删除




2022年12月12日零点,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据法治网,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俗称“行程码”)一直伴随着人们的出行,大家以保持和拥有绿色的“行程卡”而感到安心。“行程卡”是由信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2022年7月8日,工信部发布公告: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通信行程卡”APP等查询渠道同步进行应用版本更新。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

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然而,“通信行程卡”收集了海量的个人信息,而且均属于个人的敏感信息,如特定身份、医疗健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信息海量的敏感个人信息如何得到保护,这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通信行程卡”的使命已经结束,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已经不再必要,应当依法全部删除。

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第1款的规定,以下属于法定删除个人信息的情形:一是“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二是“个人信息处理者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或者保存期限已届满”。

“通信行程卡”于2022年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这意味着“通信行程卡”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已实现,继续储存个人信息则不再具有正当性,应当依法删除。随着“通信行程卡”服务的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也同步下线。这意味着“通信行程卡”不再提供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产品或者服务,相关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已经届满,基于保护信息自决之考虑,建议依法及时删除基于“通信行程卡”收集和存储的全部个人信息。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法治网、话匣子、新民晚报等

相关作者:顾泳等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佳思敏




◢ 猜你想看↓↓

上海昨新增本土11+120!通信行程卡明起下线,钟南山:今年就地过年可能性很小

市中心冒出露天夜市,居民被吵得想换房…烟火气与不扰民如何平衡?

上外教师漂在阿富汗7个月:喝过泥塘水,多次与危险擦肩而过

冷空气一股接一股!上海本周5天最低温冰点徘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